任何一個國家的壯大,都是因為制造業的強大而發展起來的。近年來,在政策扶持及科技創新的驅動下,我國制造業不斷轉型升級,產業結構得到持續優化。
制造業規模優勢不斷鞏固,十年來,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16.98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萬億元,占全球比重從22.5%提高到近30%,持續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
十年來,我國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分別由2012年的7.4萬億元、3.8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2.8萬億元、6.3萬億元,制造業中間品貿易在全球的占比達到20%左右,入圍世界品牌500強的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品牌數量從過去的10個增加到24個。
我國未來將持續推動制造強國的建設,朝著世界制造強國的前列邁進。未來制造業強國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設核心將以工業“四基”為基礎,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十大領域作為重點推進產業,助力制造業轉型升級。
我國未來將繼續推動工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加快完善產業生態布局,帶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朝自動化、數字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
2020年冠狀病毒傳播性疾病的開始,將市場環境從“輕松模式”轉變為“困難模式”,大量企業被淘汰。疫情帶來的經濟下滑和不確定性讓每個人都在審視自己的錢包,消費者需求也從擴張迅速轉變為收縮。商場和商店的人流急劇下降,一些企業的需求不足導致了資金鏈的破裂和破產。無數企業開始不斷下沉市場、降低價格,希望能夠找到維持生存的空間。
市場中的各級消費都被大量的品牌和企業所覆蓋。激烈的競爭和價格戰最終導致市場混亂和混亂。大品牌和企業開始排擠中小企業,終端消費市場的降價促銷開始迫使產業鏈上游企業降價。上游原材料企業的原材料主要是大宗商品。疫情發生之后,各國政府發行了大量過剩貨幣來刺激經濟,導大量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給上游企業帶來沉重負擔。上游企業只能通過降低質量來滿足下游的降價需求,造成不良貨幣驅逐良好貨幣的效果。消費者會因為質量問題而放棄購買,導致需求萎縮。整個產業鏈陷入“降價-降品質-需求萎縮-降價”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整個生態系統崩潰。
對于企業本身來說,降價將導致利潤持續虧損。為了降低運營成本,企業開始加強管理考核,降低員工工資和福利,簡化不必要的人員和設備。這將導致優秀員工的流失,降低企業的競爭力,最終惡化企業的經營狀況。對于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來說,規模效應帶來的低成本可以在市場良好的情況下比中小企業獲得更高的利潤,并儲備更多的現金來應對風險。隨著整體需求開始萎縮,龍頭企業將開始向下延伸產品線,搶占市場,擴大現金流以維持利潤。中小企業在生產同等質量產品的成本上無法與龍頭企業相比,消費者將放棄低質量、低價格的路線。龍頭企業繼續向下延伸,中小企業最終將被擠出市場。